谁更该为“叶永青事件”道歉
2019-03-09 16:36:14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      这两天艺术圈最火爆的新闻,莫过于著名画家叶永青的涉嫌抄袭事件。对一个拍品动辄过亿、已经功成名就的艺术家而言,能在漫长三十年里,始终如一“抄袭”另一个异国画家的画作,其行为实在让人讶异、不解、和震惊——甚至可以这样想,倘不是被曝光,或许他还会人不知鬼不觉的延续下去吧。
      被抄袭的艺术家是比利时的克里斯蒂安•希尔文。希尔文1950年出生,如今已有69岁。据媒体称,由于没有父母陪伴,希尔文早年与两个姑姑度过,并在她们鼓励下开始画画,后亲人去世,年仅十几岁的他为了谋生去了布鲁塞尔一家剧院当勤杂工,也就在那时,他决定了要成为一名画家。大约30岁时,他开始创作所谓的“门面艺术”,后因受到自闭症儿童的启发,又转向了更为诗意的风格。近日,当他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长期抄袭后,遂向媒体“举报”了叶永青。而针对他的“指控”,叶永青竟毫无愧色的对媒体称:自己正在争取与这位比利时艺术家取得联系,还说希尔文是“对我影响至深的一位艺术家”。
        30年了,直到现在才想到要去跟对方取得联系,这样的诚意似乎来得太晚了些,而用“影响至深”来给“抄袭”上光,脸皮似乎又显得过厚了一些,而更为让人寒心和不齿的是,事件曝光后,除了艺评圈的一片沉默,居然有人还站出来说希尔文的指控是奔了钱去的。呜呼!众所周知,原创是艺术品的基本属性,其意义不亚于一个人的生命;长期的抄袭,除了说明自身才力不足,更显现出其作为艺术家的道德,已完全击穿了艺术创作的底线。正因为如此,3月4日,叶永青原先的朋友、艺术批评家栗宪庭首先出来向公众致歉,他声明说,抄袭是道德问题,他不能理解叶永青的行为;并为自己先前给叶的展览写序言,解释称“并不了解那位比利时艺术家和他的作品,只能怪自己写文章时视野有局限”。栗老的诚恳歉意,让人在失望中看到了艺术的良心。而相比之下,谁更应该为这次事件道歉呢?
      近年来,艺术圈不断曝出类似的抄袭事件,小到美院教师模仿异国人士的设计,大到著名画家抄袭他国的摄影作品,从创意抄袭到抄袭作品,好一个“乱”字了得。虽然这些事件最终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可其中暴露的问题却不无警示意义,如如何尊重艺术家的原创?针对艺术品抄袭,该对抄袭者以怎样的惩罚措施?我们能不能尊重和宽容对待类似于街头涂鸦(据报道有国内有人因涂鸦被抓)一类的原创艺术,而对烈火烹油般的高端艺术有点儿距离?在给艺术家自由和豢养艺术家之间,能否找到一个度?饱受诟病的、带有各类艺术“小圈子”标签的协会,是不是该解散了?独立艺术家的作品,何时才能不受条条框框制约的参展?等等。
      但愿此次抄袭事件能够真正触动艺术界和艺术家,激发整个社会对抄袭作品的零容忍。
谁更该为“叶永青事件”道歉
原作和伪作

谁更该为“叶永青事件”道歉
(图来自网络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